栏目导航
劳动法规定入职多久签合同
来源:火狐体育官方网站下载 发布时间:2025-11-19 17:19:25
根据劳动法规定,企业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企业书面通知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理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但应依法向劳动者支付其实际在做的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
若企业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企业违反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这一规定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劳动者在入职后应关注合同签订情况,若自身权益受损,可通过合法途径维权。
如果在试用期内,劳动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就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若已过试用期,劳动者应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来解除劳动合同。在履行完这些法定程序后,劳动者离职属于合法行为,不用承担法律责任。
不过,若劳动者未按法定程序擅自离职,可能要承担对应的法律后果。比如,给企业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相应的责任,赔偿范围有企业招收录用其所支付的费用、为其支付的培训费用(双方另有约定的按约定办理)、对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等。
此外,若劳动合同中有服务期约定、竞业限制约定等特殊条款,劳动者自行离职可能违反这些约定,需承担违约责任。所以,签订劳动合同后可以离职,但要依法依规进行。
第一,收集证据。包括工作证、考勤记录、工资发放记录、同事证言等,用以证明与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这些证据是后续维权的关键。
第二,与单位沟通。劳动者可直接和单位人事部门沟通,要求签订劳动合同。通过友好协商,多数单位会重视并与劳动者签订合同。
第三,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若沟通无效,可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有权对单位做调查,责令其改正违法行为。
第四,申请劳动仲裁。若劳动监察部门处理后仍未解决,劳动者可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依据相关法律,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劳动者可通过仲裁要求单位支付双倍工资。
第五,提起诉讼。若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劳动者还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进一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 上一篇:上班族“避坑指南”已出炉快来查收


